一、 来源与类型 原名“9519”,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以特三矮×40013杂交,于1995年育成,属中熟中籼稻品种。 二、试验结果与适应范围 1997~1998年参加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66.30公斤,较对照扬辐籼2号增产2.31%,不显著,列第三位;1999年参加生产试验,三点平均亩产490.1公斤,与对照相当,列第三位,该品种抗病性较强,稳产性好,外观米质中上,审定合格,适合江苏省中籼稻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三、特征特性 该品种分蘖力较强,株形较紧凑,株高120厘米左右,中抗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轻,抗倒性中等,全生育期140天左右,比扬辐籼2号早熟2~3天,每亩有效穗15万穗左右,每穗总粒数160粒,结实率86%左右,千粒重27.5克,后期熟相较好。 据1999年品质检测,糙米率81.2%,整精米率63.3%,长宽比2.5,垩白率61%,垩白度8.7%,胶稠度31MM。 四、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淮北地区一般4月底5月初播种,沿江、里下河及丘陵地区5月上旬播种,水育秧每亩播种量12.5~15.0公斤,大田亩用种量2.5~3.0公斤,加强苗床管理,培育带蘖壮秧,秧龄控制在35天以内。 2、合理密植。大田每亩栽插2.5万穴左右,每亩基本苗8~10万,地力差的田块适当增加栽培密度。 3、科学运筹肥水。一般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其中基面肥占50%,分蘖肥占30%,穗粒肥占20%,穗粒肥以促花肥为主,增施磷钾肥和部分微肥。水浆管理上,要适时搁田,高峰苗控制在每亩20万左右,孕穗扬花期保持水层,灌浆结实阶段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收获前一周断水。 4、病虫害防治。播种前用种衣剂包衣或药剂浸种,及时进行化除,注意对稻蓟马、螟虫、稻飞虱等虫害的防治。 摘自“江苏农业信息网”
(浏览次数: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