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资讯
综合资讯 品种选介 名牌稻米 生产与市场 技术推广 病虫草害 机 械 化 专家观点
|
| 首页 > 传媒扫描 > 浙江日报: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朱德峰——勇于创新,水稻机插又快又好 | ||
| 浙江日报: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朱德峰——勇于创新,水稻机插又快又好 | ||
作者: 发布时间:2016-6-28 9:08:31 |
||
|
6月24日,浙江省农业科技奖励大会上,朱德峰接过农业科技突出贡献奖的证书时颇为激动。在他看来,“科技创新要有效支撑产业发展。” 朱德峰从事水稻科学研究33年,每一天都在思考如何创新。他告诉记者,我国水稻生产长期采用精耕细作和手工种植,已不能满足现代稻作技术的发展,机械化种植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水稻机械化的关键是机插秧,我国水稻机插技术长期使用日本引进的毯苗机插法,但这项技术往往‘水土不服’,存在漏秧率高、返青慢等不足。” “我想,一定要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创新出我国自己的机插秧技术,补上这块短板。”经过近十年研究,由朱德峰领导的中国农科院水稻高效栽培创新团队发明了水稻钵毯秧苗机插方法,该技术成功将毯苗和播苗结合,解决了毯苗机插法效果不佳的问题,能增产5%至10%。 目前,水稻钵毯秧苗机插技术已获得系列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0余项。该技术连续5年被列为农业部水稻生产主推技术,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试验和示范应用。 在解决了机插秧技术的创新后,朱德峰又将目光移到了育秧上。从2007年开始,朱德峰和他的团队根据我国水稻机插秧苗生长的营养需求,综合育秧土改性、调酸、杀菌和培肥等环节,成功研发了水稻机插育秧基质,克服了现有基质存在的易发酵烧苗、出苗顶土、发病等不稳定因素,显著提升了成秧率。 随后,经过调研,朱德峰团队再一次找准了科研重心,研究适应我国水稻生产环境的水稻机插育供秧模式。经过研发,团队研制出了专用可叠盘秧盘、改进了播种流水线、改革了传统浸种催芽方法、创立了叠盘暗出苗系统、研发了出苗秧盘的不同类型育秧方法,并集成了水稻机插叠盘暗出苗育供秧模式及技术。“从播种到出苗在育秧工厂完成,保障种子出苗稳定性,一般一个育秧中心能提供万亩机插所需秧苗。接下来,从出苗秧盘到可机插的秧苗,在育秧场地完成。”朱德峰说,“以前的成秧量大概是100颗种子成秧55颗左右,而采用新技术可以成秧85颗左右。” 来源:(2016年6月24日 00007版) (浏览次数:)
|
||
上篇文章: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党委书记方军一行来我院考察交流
下篇文章:宁夏农林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党委书记方军一行到我院考察指导工作
|
||
| 打印 | 关闭 | ||
相关文章: 宁夏农林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党委书记方军一行到我院考察指导工作 (07-26)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党委书记方军一行来我院考察交流 (06-03) 中国农药网:中国水稻所研究发现:褐飞虱“眼色”或藏有害虫防治新密码 (05-30) 农民日报:稻米品质比高产更难得 (05-24)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所陆永良研究员考察我省水稻机直播技术 (05-20) 济南时报:河稻米产业园引进智能化育秧技术——48小时出苗 速度快了两三天 (05-20) 重庆渔业信息网:重庆虾塘试种芦苇稻 (05-19) 建三江信息港:中国水稻研究所稻作技术首席专家朱德峰到浓江农场调研 (05-18) 农业部: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景宁县农业局签订生态稻米产业合作协议 (05-18)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安庆开发水稻育秧新技术 万亩示范田长势良好 (05-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