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媒扫描 品种选介 名牌稻米 种质资源 生产与市场 实用技术 专家观点 书刊文献 政策法规
|
| 首页 > 传媒扫描 > 新华社、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全国水稻增产成定局 产业技术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 ||
| 新华社、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全国水稻增产成定局 产业技术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 ||
作者: 来源:见觚钿 发布时间:2008-11-25 18:34:56 |
||
|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董峻、席淑静)来自农业部的最新信息显示,今年水稻增产已成定局。记者日前采访时了解到,自去年底国家开始组建的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对水稻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业部和财政部于去年年底启动了包括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在内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据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介绍,指导各地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是今年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工作的重点。这一体系的科学家们在不同稻区建立了60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50个千亩示范方和100余个百亩示范片,筛选各类品种500多个、示范品种150个、展示品种200个,为大面积均衡增产奠定了基础。 今年,水稻产业体系共组织各类培训班、技术讲座260余期,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种稻大户700余人次、培训农民10万人次以上,发放各类“明白纸”、技术手册、技术资料、科技简报10万余册(份)。科学家们采取与农民“面对面”、电话答疑、印发技术手册和“明白纸”、为农民提供“样板田”、在各县电视台举办科技讲座等多种形式培训农民,农民科技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此外,为减轻冰雪、地震等灾害对水稻产生的不利影响,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多次赴实地考察,积极指导抗灾救灾,做出突出贡献。如南宁综合试验站站长邓国富带领有关专家,奔赴广西玉林、桂林、柳州、博白等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察看受灾情况,指导农民采取应对措施;南充试验站及时编发《水稻防灾减灾高产栽培技术》手册,组织试验站技术人员下乡散发技术资料,并利用试验站温室大棚,为周边村社无偿旱育秧;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岗位科学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任光俊带领专家团队赴广汉、北川等10余个重灾区了解稻田损毁情况,指导水稻栽插和恢复重建工作。 来源: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浏览次数:)
|
||
上篇文章:科技日报:连续5年增产,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称——水稻生产走出“双低谷”
下篇文章:浙江日报:促进水稻科技创新 帮助稻农增产增收
|
||
| 打印 | 关闭 | ||
相关文章: 浙江日报:自主创新 化“危”为“机” (01-20) 浙江日报:促进水稻科技创新 帮助稻农增产增收 (12-05) 科技日报:连续5年增产,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称——水稻生产走出“双低谷” (11-25) 人民网:孙政才部长到农科院水稻所考察并作重要讲话 (07-03) 国际先驱导报:日本大米减产竟怨中国 中国水稻研究所专家驳斥越境污染说 (04-01) 浙江日报:科研成果“洒”向7亿亩稻田 (12-17) 人民网:习近平致信贺水稻所"十五"期间成绩卓越 (12-04) 人民网:水稻所在浙江永康举行超级稻现场观摩会 (09-29) 科技日报:中国水稻所名列全国农科综合能力第一 (09-28) 新华网:中国初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水稻创新基地 (09-26) | ||